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民生领域
索 引 号 : 发文字号: 〔〕号 公文种类: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主题分类:

城关区纳金路北社区:小巷管家“微行动” 织就社区“幸福网”

城关区人民政府 dldqq.lasa.gov.cn 2025年10月22日 11时25分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服务管理水平与群众的幸福感紧密相连。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街道纳金路北社区始终坚守“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理念,把群众事当自家事,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扎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推动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纳金路北社区秉持“家社区”理念,创新推行“小巷管家”工作法。通过网格联防、事务联商、志愿联做,联动社区、居民、党员与志愿者,引导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共同营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路面积水。

小巷管家日常巡查:守护辖区安全与温暖

10月17日上午,记者跟随纳金路北社区的小巷管家们开展辖区走访检查。一位热心居民向管家欧珠反映,热木齐小区大门上方有电线掉落,存在安全隐患。欧珠当即找来梯子,爬上大门将掉落电线拉回并固定,还顺手整理了其他裸露在外的电线,及时消除了隐患。

工作人员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情况。

随后,小巷管家们开启了一天的常规巡查。对他们而言,辖区的每一块石板、每一扇院门都无比熟悉,每间小吃店的消防通道,都是每日必查的点位。行至巷内便民超市门口,管家永仲加布停下脚步,仔细检查店铺门口的消防灭火器,查看压力指针是否在正常范围、安全喷管有无破损,并叮嘱店主:“最近客流量大,一定要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他表示,辖区内的商铺消防安全是巡查重点,必须反复叮嘱、细致排查,才能杜绝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监督员次仁卓玛正蹲在巷内的垃圾分类点,仔细翻看垃圾桶里的杂物。“老板,菜叶子要放进厨余垃圾桶,塑料袋得扔到其他垃圾里,我帮你分一分。”看到隔壁饭馆的店员图省事混投垃圾,她没有直接批评,而是拿起夹子动手分拣,一边分拣一边耐心讲解。店员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下次一定注意,不给您添麻烦!”次仁卓玛的“劝导秘诀”是“先做事、再说话”。遇到乱堆乱放的居民,她不指责,而是主动帮忙搬运;碰到随手扔垃圾的孩子,她会递上垃圾袋,耐心地说:“咱们的小巷要像家里一样干净。”

上午10点,安全员多吉仁增的巡查重点转向了巷内的施工现场。他熟练地打开墙角的消防箱,查看灭火器的压力指针是否在正常范围,又用手电筒照向屋檐下的电线,这些线路必须要通过规划设计,否则多年后又会成为安全隐患。除了排查消防隐患,多吉仁增还有另一项“技能”——认人。巷内常住人口、租房户、临时访客,他扫一眼就能说出大概情况。前几天,他发现一名陌生男子在巷内来回徘徊,形迹可疑,立即通过社区微信群联系网格员,并悄悄跟踪观察,最终确认对方是来找朋友的,虚惊一场。“虽然是误会,但只要有一丝可疑,就得警惕,这是对居民的安全负责。”多吉仁增在《巷道日志》上认真记录下这件事,末尾还打了个√,代表已核实。

银发老人为社区出力:服务周到效果显著

临近中午,63岁的信息员巴桑旺堆老人的笔记本上已经记了一些藏文笔记。“巷尾扎西家的下水道堵了,需要联系维修;有租户要办理居住证,不知道流程;有居民反映,巷内的路灯晚上有点暗,希望能调亮一些……”他一边走一边核对清单,遇到居民就停下来聊几句,收集诉求的同时,也把社区的最新通知传达下去。“之前社区组织免费体检,很多居民不知道时间,我就挨家挨户通知,最后来了好多人。”巴桑旺堆说,“小巷里的事,大多是小事,但对居民来说都是大事,只要记下来、报上去,就一定能解决。”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辖区内餐饮店的液化气罐。

“我们做的其实都是一些小事,微不足道。只要我还能正常生活和行动,还要继续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巴桑旺堆充满工作激情,积极参与到社区共建活动中,每天穿梭于社区内外,精准掌握着小巷里的大事小情。“我希望还能继续发挥余热,参与一些社区工作,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作为一名党员,这是我应当做的事情。”巴桑旺堆如是说。

“以前觉得社区治理是干部的事,现在才发现,我们住在这里的人,才最清楚小巷需要什么。”永仲加布说。在小巷管家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周末时,有居民跟着次仁卓玛一起清扫巷道;放学时,孩子们会提醒家长“别乱扔垃圾,不然会被小巷管家阿姨说哦……”如今的纳金路北社区,小巷更干净了,邻里更和睦了,居民的笑容也更多了。

巴桑旺堆边给记者介绍巷内的情况边说:“前段时间,巷内两家相邻商户因占道经营爆发冲突,蔬果店老板扎西次仁将摊位摆至隔壁杂货店门前影响生意,双方从口角升级至肢体推搡。我第一时间进行了阻拦,将二人请至社区服务站进行调解。最终,扎西次仁主动挪回摊位并道歉,两人握手言和,还约定互帮互助。”

小巷管家:邻里贴心人,小事化解见担当

在纳金路北社区,这种“微型调解”是小巷管家的工作常态。他们熟知商户情况,用家常话化解矛盾,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守护辖区经营秩序与邻里和谐。

欧珠将掉落的电线拉回并固定。

而这样的日常,自小巷管家上岗以来,从未间断。为了让工作更高效,社区还为小巷管家配备了三大法宝:一是《巷道日志》,详细记录每日巡查情况、居民诉求、问题处理进度,做到“一人一本、一巷一档”;二是社区微信群,小巷管家发现问题后,可实时拍照上传,@网格长或社区工作人员,实现问题即时报、处理不拖延;三是五字工作法手册,将“巡、劝、记、报、做”的每一个环节都细化成具体操作。比如巡查要分时段,早七点查安全、午十二点查卫生、晚七点查隐患;劝要讲技巧,对老人用拉家常式劝导,对年轻人用讲道理式沟通;做事要重细节,捡拾垃圾、代买物品、传达通知,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绝不推诿。

纳金路北社区第一书记次珠表示,小巷管家的价值,在于把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最细微处,让治理从自上而下的推动,变成了自下而上的参与。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完善小巷管家队伍建设,针对冬季消防安全、春节前的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小巷管家的应急处置能力;另外,建立星级管家评选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小巷管家,给予奖励,还会邀请他们参与社区决策,让小巷管家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翁。

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时,纳金路北社区的办公楼下,突然来了几位手捧锦旗的客人。只见他们面带感激的笑容,郑重地将绣有“情系道路改造事社区助力惠民心”的锦旗送到社区工作人员手中。这面锦旗,是对社区在道路改造工作中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的高度认可。一直以来,纳金路北社区秉持着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在道路改造等民生工程中积极协调、主动作为,切实改善了居民的出行环境,这份用心与付出,如今化作群众送来的锦旗,成为社区工作最温暖的“成绩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字体: 【打印文本】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