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城关 / 旅游城关 / 民风民俗

雪顿节的习俗

时间:2021-11-02 16:06   来源:城关区人民政府 访问量: 【字体: 【打印文本】
分享到:

雪顿节又名藏戏节,是西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宴"、"吃"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雪顿节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所以也有人叫它藏戏节。这个节日不仅拉萨有,在日喀则叫"色木钦波",时间要晚于拉萨,规模要小于拉萨。

雪顿节在十七世纪以前是一种纯宗教的节日活动,按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的藏历六月十五至三十日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喇嘛不准外出活动,须闭门修行一个多月,因在夏季蚊虫生长的六、七月间,怕践踏地上的生灵,犯下杀生之罪。他们在寺庙里要行三事;即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到藏历七月一日开禁的日子,他们纷纷下山,山下的世俗百姓拿出酸奶等美味佳肴,宴请下山的僧尼,僧俗同庆,在林卡里尽情地歌舞、野宴,呈现一片欢乐的节日景象。这就是雪顿节的最初由来。

到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初,清朝皇帝册封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和五世班禅罗桑益西,赐给金册、金印,这样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强,雪顿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已开始演出藏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因此这个有300余年历史的民族传统节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藏戏节。

藏戏渗入到雪顿节的初期,是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开始,但范围仍局限在寺庙内。先是以哲蚌寺为活动中心,故人称为"哲蚌雪顿节"。五世达赖从哲蚌寺移居布达拉宫后,每年六月三十日的雪顿节,也总是先在哲蚌寺内进行藏戏会演,第二天到布达拉宫为达赖演出。十八世纪初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达赖夏宫,于是雪顿节的活动又从布达拉宫移至罗布林卡内,并开始允许市民群众入园观看藏戏。这以后,雪顿节的活动更加完整,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节日仪式。

快乐、盛大的拉萨雪顿节一般欢庆5-6天。

雪顿第一天叫"哲蚌雪顿节",主要活动是晾晒佛像和观赏佛像,也就是一般说的"哲蚌晒佛节"。这一天,当太阳最早的霞光还没有照临雪域上空的时候,拉萨城里已是一片节日般景象。专程前来参加雪顿晒佛的善男信女争先恐后地涌向通往西郊的所有道路,在凌晨的街道上组成了一个壮观的游动队伍。人们如此急切地奔往那里,就是为了占据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心怀虔诚地等在那里,迎接太阳初升时那激动人心的仪式。那时候,人们聚集在哲蚌寺,仰望那慈悲的佛的光辉,感受灵魂的净化和信仰的自由。

雪顿节牦牛大赛后面的雪顿节,习惯上也叫"罗布林卡雪顿"或"藏戏雪顿"。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城西,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如今已是一座生机盎然的人民公园。夏天的罗布林卡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享受大自然无私赏赐的绿地和鲜花。雪顿节期间,节日组织者在罗布林卡公园内搭起了一个巨大的露天舞台,西藏各地的专业和民间藏戏演出队伍在这里进行连续几天的藏戏公演。高亢、嘹亮的藏戏唱腔能够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整个拉萨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如今,雪顿节的内容更加丰富。节日期间,拉萨市附近的藏族人民三五成群,老少相携,背着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涌入罗布林卡内。节日时,除本地西藏藏戏剧团外,还有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戏剧团来到圣城拉萨切磋戏艺。人们除了观看藏戏外,还在树阴下搭起色彩斑斓的帐篷,在地上铺上卡垫、地毯、摆上果酒,菜肴等节日食品。有的边谈边饮,有的边舞边唱,许多文艺团体也来表演民族歌舞,以此助兴。商业部门把各种物资和节日食品运到罗布林卡内,摆摊设棚,供应游人,使传统的雪顿节显得更加欢腾、热闹。下午各家开始串幕做客,主人向客人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在劝酒时,唱起不同曲调的酒歌,各帐篷内,相互敬酒,十分热闹。

责任编辑:城关区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